第一批90后CFA持证人出任上市公司CEO啦!
2018-09-27
摘要第一批90后CFA持证人出任上市公司CEO啦!出名要趁早,考CFA也要趁早。对于很多大学生或初入职场的同学来说,“考证要趁早”这句话更显得适用。你的同龄人已经出任CEO,走上人生巅峰
第一批90后CFA持证人出任上市公司CEO啦!
你的同龄人已经出任CEO,走上人生巅峰了,你还在考虑要不要考证?
昨日,分析君在各新闻报的头条中,都看到了下面这则内容的报道:A股上市公司出现483名90后高管,其中最小董事长年仅23岁。
出现这条报导后,网友瞬间炸开了锅...
有看好的表示:自古英雄出少年,年少有年少的好处。
有观点中立的表示:有朝气没经验,能好能坏。
而更多的,接近90%的人则是表示:不看好,不过是富二代的镀金游戏,其背后所代表的上市公司股票皆要“拉黑”。
所以,看到这里,似乎有两个结论出来了:
1.年轻≠有实力?
年轻人上位=富二代?
分析君认为:莫欺少年经事少,上面说的483位90高管,不一定完全靠出身上位,其中亦不乏有自身实力的“英雄少年”,还要辩证看待。
马云称完全没有能力与90后竞争
如果上面的报导话题换成,那483位高管都是70后或者80后,分析君想那么就不会有多少人觉得奇怪了,哪怕接管的人是富二代。所以人们不支持的并非上位的是富二代,而是认定作为“90后”的他们,年轻就等于能力水平不足。
一说90后,很多70后80后的人都认为他们还是一群小屁孩儿,甚至90后自己,也多标榜自己“尚且稚嫩”。但其实,他们早已不是小孩,最大的已经将近30岁,最小的也已成年,大部分人都已经步入社会。
如今的“90”后,也不乏勇于创新开拓、在各领域中有自己独特优势的“能人”,就比如前段时间传扬的风风火火的子弹微信创始人郝浠杰,便是一名94年CEO,成为新一代互联网90后创业人物代表。此外,去年分析君还采访过一位CFA持证人,90年,金融工程师出身,二本学校毕业,如今手中管理3家公司,正攻读清华大学MBA,堪称逆袭。
我们看到,90后,已经逐步脱离“稚嫩”,成为新一代创业领军人物。
2017年,马云在参加中央财经的节目《对话》中这样评价过90后:“现在厉害的创业者跟企业家其实都老了,脑子不够用了,想要骗王健林这样的老板,其实很容易,我随便跟王健林打个赌,他都愿意拿十个亿出来和我玩,王健林和我赌,肯定会输。”
“但是我曾经在办公室面试了六个年轻人,听完他们介绍自己的项目后,感到非常震惊。现在中国的90后,智商极高,而且非常有创新意识,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优势,也是中国真正的希望所在。完全没有能力与现在的90后竞争,他们太聪明了,很多事情我还没想到开头,他们就已经想到结尾了。而且他们搞的很多创业项目,我完全看不懂,只能惊呼,天啦,居然还能这样赚钱?”
“90后”虽然尚且年轻,但是他们身上,潜藏着无限可能。483位上市公司的90后高管中,谁知道就不会有“未来之星”呢?
2.成名要趁早
分析君有个同学,出任一次重要饭局时,席间话题甚多,但是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就是一位大佬说的话:“成名须趁早,否则,就被时光消磨了锐气,难以脱颖而出了”,这句话让他顿时感到压力重大却又茅塞顿开,之后做出了不少改变,职业发展更胜从前。
但是,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“出名要趁早”。许多人在年轻时图于安逸不知进取,到了而立之年,被岁月磨掉了激情,终泯然于众人。当别人少年成名之时,只剩下羡慕和嫉妒,轻飘飘的落下一句评价:不过是撞了好运,或是用对了姿势投胎。这些“少年成名”之人付出的努力,自己“不作为”的缘由,被完美忽略。
上面说到的483位90后上市公司高管,亦属于“成名较早”的范畴,或许有部分是借了“家庭背景”的光,得以传承家业一夜成名。但是其中亦不乏部分人是凭借自己的努力,才换来如今光景,不能一票否定。
张爱玲说过:出名要趁早呀,来得太晚的话,快乐也不那么痛快。“少年成名”背后,或许有更多我们看不见的努力和追求。
3.考证也要趁早
出名要趁早,考CFA也要趁早。对于很多大学生或初入职场的同学来说,“考证要趁早”这句话更显得适用。
一方面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,人们的时间充裕度和精力也就下降了,会加大考证的难度;另一方面是“出名要趁早”,早些把该考的证都考了,能及早吸收“证书”带来的益处,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带来最大的效益。
分析君见过很多同学,在大学期间没有想到考证、考研,却在毕业后才终于恍惚意识到:有些能力的证明,有时候还是不得不依靠那一张纸......
所以,这大概也是近些年在职人员考证、考研的人数历年不断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吧。
出名要趁早,才能更痛快地享受余生。
中国CFA考试网(www.cfa.cn)综合整理,来源:高顿金融分析师,原创文章,经授权转载,若需引用或转载,请注明出处 ,仅供参考、交流之目的。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