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CFA职业发展
苦逼的金融职场辛酸史:拉皮条+吹牛B+人民币搬
摘要从苦逼的券商研究员到看似高大上的投资银行家,再到看着光鲜亮丽的信托经理与PEVC投资经理,所做的工作其实都只不过是人民币的搬运工外加拉皮条和吹牛B。 金融业职业选择必读系
  从苦逼的券商研究员到看似高大上的投资银行家,再到看着光鲜亮丽的信托经理与PEVC投资经理,所做的工作其实都只不过是人民币的搬运工外加拉皮条和吹牛B。
CFA
  金融业职业选择必读系列之一:券商研究员
 
  小券商研究员究竟有多苦逼?
 
  问了一下,答曰:“三年前月薪2500,现在翻番了!”
 
  这种窘困的情况我是知道的。
 
  去年调研,一研究员跟我说,晚上都在公司写报告。
 
  “为什么不回家写呢?至少舒服点。”
 
  “家里没钱装网络。”
 
  我默然。
 
  又据说,某证券上海研究部裁员,一研究员尚未找到下家,为了不让这几天来沪过年的父母担心,还坚持每天出门“上班”。
 
  潸然泪下。
 
  像这样的事情本人经历过的就七八回。有时想,这上海的金融服务业,怎么就跟想象的不一样。说起金融,应该是较高端的工作,吃香喝辣,高级白领。没曾想,干的比狗还累,挣得比民工少,难怪大家都自称“金融民工”,甚至还有叫“二级狗”的(股市是二级市场)。
 
  有段子为证:“二级狗,身怀绝技四处走。上市公司忙调研,挑灯夜战写邮件。早起开晨会,朦胧惺忪眼,领导问点评,答曰无尿点。路演一天四五场,出差回来灰头脸。股价飙升没推票,开始下跌才出现。基金经理问何故,你说逢低吸纳点。工作多年,经验无限。高抛低吸,波段操作,终于成为万能箴言。”
 
  段子或许有点夸张,但事实总是如此残酷。券商研究所是一个充分竞争的机构,旱的旱死,涝的涝死。全国有九十余家券商,平均每家券商研究所30人,也有两三千人。全国上市公司总数才两千五百余家,几乎是人均覆盖一家。这些年研究所大肆扩张,产能严重过剩。往往能够看见,新股IPO推介会和上市公司调研的时候,一个小小的会议室坐满研究员的情况。在这种背景下,由于A股持续低迷,长期在两千点左右徘徊,整个市场交易量下降得非常厉害。
 
  2012年开始,上证的日均成交量长期在1000亿以下,比2010-2011年降幅达到约40%。由于券商研究所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基金的分仓,交易量的下滑必然导致研究所收入的直线下降。
 
  大券商的研究部门,尚可以用别的部门的盈利来支持,以作为品牌投入。对于小券商而言,如果无法创造收入,作为成本部门的研究所就必然面临业务调整。对于研究员而言,较大的动力,就是评选新财富分析师排行榜。一旦上榜,就说明你推的股票获得卖方的认可,为客户创造了价值,为公司赢得了声誉和分仓佣金收入。
 
  有的顶级研究员,一年为公司创造的佣金收入可能就几千万。这种情况下,拿几百万的工资毫无压力。对于没有上榜或者根本没有业绩的研究员而言,其结局很可能就是冷板凳甚至裁员。这种业界生态,和房产中介极为相似。
 
  一个研究员要成名,除了运气,还要付出非常人的努力。加班是常态,不加班是变态。
 
  有个朋友跟我描述典型的一天:早上六点就起床,七点开晨会,接一上午电话直到耳鸣,逢大跌还要被客户狂骂。写报告、写邮件、跑公司、去路演,忙到没时间喝水和上厕所。下午六点下楼去兰州拉面吃饭,准备回来继续加班,碰到其他部门同事,还被问一句:哦!?今天只上半天班?
 
  二级狗的苦逼,不仅仅在于钱,在于忙,还在于对本职工作是否创造价值的反思。过去几年,股票研究言必称价值投资。
 
  巴菲特,彼得林奇,格雷厄姆,能叫得上名字的投资大师全在圈子里面全流行过。二级狗的研究,一会儿谈估值,一会儿谈成长。推的股票跌了,要说创造了买入良机。没推的股票涨了,要说泡沫太过疯狂。无奈过去几年,A股太不给力。做价值投资的,往往套得很惨。追逐热点概念的,却意外涨得离谱。
 
  有位二级狗给我写信: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研究了,现在推荐股票,做完一轮自上而下的研究,再做完一轮自下而上的研究,较终选了个底部放量的。”
 
  这工作做到较后,越来越怀疑自己,你说,苦逼不苦逼?
 
  如此苦逼的人生,还能坚持下来的,必是勇士中的勇士。正所谓苦中作乐,善莫大焉。
 
  二级狗运气好,还有翻身的一天。可惜有的人靠的是内幕交易翻的身,当然也有做内幕交易亏钱的,这种就只能呵呵了。
 
  金融民工职业发展必读系列之二:投资银行家
 
  什么是投行家的范儿?定制深色西装外套、免烫衬衫、反褶袖(缝上名字英文缩写)、意大利手工制皮鞋?
 
  大错特错。
 
  在中国,做投行的(大部分时候说是券商),上班的时候大多数是穿公司发的不合身的司服(每套工装费2000元,员工在离职时还需要缴纳部分费用),出差的时候则是各种淘宝货。免烫?反褶?那是天方夜谭。衣服没有点褶,都不好意思说自己onfield。
 
  投资银行家不是天生的。上大学的时候,他们在宣讲会(各种seminar,workshop)上被高盛、摩根等等洗脑,吃着这些外资投行提供的免费小点心,跟在大投行工作的学长学姐们聊天。“Hello,I am from the 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of ShenyangZhongtianSecurities.”一口倍儿纯正的伦敦腔,让他们羡慕不已。就是这种范儿!这种运筹帷幄舍我其谁的aggressive,只要有朝一日拿到投行offer,那就是一览众山小,从此告别吊丝了!
 
  等到真正入了职,才明白这个行业无穷无尽的艰难。初出茅庐的freshanalyst(有的叫分析师,多数时候叫业务员)们穿着西装,提着电脑包,拖着行李就开始出差了。出门的时候看着空荡荡的办公室,领导会勉励你们,这次出差时间很短,只需要半年时间。由于经费紧张,多数时候需要坐火车出行,公司很体谅大家,可以坐高铁,但是报销只能二等座。
 
  不过不用介意,一上班就有项目已经运气很好了,老同事们等IPO开闸都等了好几年了,揭不开锅,都饿得眼都绿了,可惨了。
 
  项目尽职调查结束,春夏秋冬过完了,新人感触颇深,有诗一首,作为见证:“一级狗,手拖行李全国走。项目都在山沟沟,拖拉机上人抖擞。尽职调查,实际是车间里面数数;高管访谈,大概是会议室中抽烟。江浙私募,非说成国际基金;土鳖团队,句子里全是英文。”由于onfield时间太长,没带购换洗的衣服,回来的时候穿的都是项目所在地小县城商品城买的地摊货,一群人大包小包从虹桥火车站出来的时候,恍惚间有一种过完年乡下来沪打工的赶脚。
 
  回来后就是各种PPT,各种Excel,各种加班。女员工越来越少,后来只剩下三种:离婚的、单身的、正在办离婚的。生活质量一塌糊涂,职业生涯暗淡无光。怀揣着成为“本土投资银行家”梦想入的行,却陷入了无止境的保荐人资格考试和申报材料堆中去。每天忙到半夜,伏案写材料、调整文本格式。到会里报材料,因为装箱后夹子的角被压掉了,或者塑料膜不平有凹陷,又被打回去重新买夹子排队。
 
  投行民工纷纷发福,身体状况每况愈下。几年下来,腰酸背痛腿抽筋。走在外面,远看像要饭的,近看像住院的,仔细一问原来是做投行的。
 
  回想起当年招聘的时候,隐约有一种什么地方不对。到底是什么让HR看上了我呢?投行民工心想。努力地想努力地想,终于有一点模糊的记忆了。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,在学校边上的四季酒店会议室里,有着这样一番对话。
 
  你大学干嘛了?”
 
  “打游戏。”
 
  “常打?”
 
  “每天到3点。”
 
  “上课吗?”
 
  “上。”
 
  “几点上课?”
 
  “8点。”
 
  “你身体好吗?”
 
  “很好。”
 
  “好,我们觉得你的素质很适合在投行工作。恭喜你,你被录取了!”
 
  金融民工职业发展必读系列之三:信托经理
 
  “我们不生产人民币,我们只是人民币的搬运工。”
 
  得益于这几年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和A股市场的持续低迷,许多证券业人士纷纷转投了信托业。以笔者为例,身边好几个做私募的、公募的,现在都在各种信托公司和基金公司子公司干得不亦乐乎,美其名曰:信托民工。
 
  信托民工的前身,大多是银行对公客户经理,搞的是拉关系的活儿,从来没称过高大上。自从房地产融资被政策逼到了影子银行,信托业就突然大放异彩出来。信托民工搞出了各种银信合作、证信合作,从买入返售到信托受益权投资,金融创新层出不穷,业务模式眼花缭乱。一时间,以前被视为吊丝的信托业,突然成了金融业的高富帅。报纸上、网络上,那些稀奇古怪的名词,直接把人讲得云里雾里,就连华尔街回来的金融大鳄也听不明白。现在,一人卖信托,全家都是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!
 
  不过说白了,所有的金融创新,一言以蔽之,就是为了帮助银行绕开监管(做地产)。银行就好比堂主,去场子收钱总不好自己出手(毕竟有上面看这呢),自然有下面的小弟卖力。信托业迄今为止都算表现不错,深受大哥信赖。银行这几年赚钱赚到手软,信托跟着混吃混喝,也过了不少好日子。钱发得多了,其他金融民工很是羡慕,纷纷打探怎么才能进来分杯羹。
 
  那么,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信托民工呢?
 
  笔者以为,一个合格的信托民工应该具备以下素质:
 
  首先,要经验丰富,业务全面。什么行业都懂、什么业务都能做。只有客户想不到,没有你办不到。笔者见过的信托民工,做完地产做餐饮,做完钢贸做零售,较近甚至有开始做互联网的了。至于什么艺术品、红酒等等,更是不在话下。张口就来,随便都能谈出个一二三。这素质,一般券商行业研究员根本比不了。不管这些行业看不看得懂,反正只要抵押物是房地产就没问题了,信托民工这点自信还是有的。
 
  其次,要效率恐怖,随叫随到。且不说接到通道业务后,连续工作不睡觉都要把流程走完,就是一般的自营业务,那也是只要风控一个电话,立即蹲在评审边上跑前跑后,出各种解释,写各种说明,责任全归我,中收大家分。放款前,人前人后装孙子,一个流程N个爷,服务无底线没节操,过五关斩六将,到达目的已累出翔。
 
  较后,要人脉广阔,能拉项目。信托民工要懂得混迹于各种论坛、会议,要四处发名片,逢人便说:“有项目吗?有钱吗?”对项目方说有资金,跟资金方说有项目,这是基本功,要面不改色心不跳。虽然实际上什么都没有,就是一个资金掮客,但也要表现得气场十足,让客户觉得你能呼风唤雨。当然,各种社交聚会结束后一定要记住早点撤,不然就赶不上回家末班公交车了。
 
  满足了以上几点,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信托民工了。等等,先别急着投简历,据说,现在行业风声不太好,跑路的多了,有些项目也可能要违约了。碰到不良,工资不发,离职不办,那是常有的事儿。笔者只能提醒到这儿了,各位看官,入行有风险,决策须谨慎啊。
 
  金融民工职业发展必读系列之四:PE投资经理
 
  PE投资经理,读快了可能听成“屁投资经理”,是这几年逐渐兴起的一种金融民工类别。舶来品,洋名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 Manager,外资一般称为Associate,内资许多称为投资总监(title通胀了,实际上下面没人)。
 
  在金融业,PE堪称王者之王,什么KKR啊,黑石啊,都是这一系的。那都是什么人?千年老树生成妖啊。
 
  一般来说,PE这个行业挺难进,没干过几年投行,没做过几年实业,谁相信你有经验看企业、懂企业、管企业?国外的PE,都是一流的投资银行家,再加上官二代,那可是资本和权力的完美结合,是美国特色资本主义的精华!
 
  不过,谁叫你在中国呢?中国专治各种不服。咱这里,搞私募股权投资,那赌的是上市,只要能上市,就算你卖的是狗屎,那也能变黄金。业内将商业模式称之为“估值套利”,只要你掌握了这个模式的诀窍,谁都可以干PE。
 
  话说什么行业到了中国总不可避免地沦为劳动密集型。PE行业也不例外。多招点人,全国各地三四线城市扫货,总能找到几个靠谱的吧。反正咱不缺人,据说,现在研究生毕业,起薪才三千块呢!小米加步枪,也能打过美系正规军。
 
  虽然是起薪三千块招进来的,但也千万不能掉份子。PE民工谈业务,必须走高大上路线,谈财务谈估值就输在起跑线上了。怎么搞?
 
  饭桌上喝点小酒,跟老板觥筹交错间不经意地露出一张证监会领导的名片,随口淡淡地说道:“钱这个东西嘛,天空飘来五个字,那都不是事儿。关键我们能整合资源,提供增值服务。”
 
  给老板斟满杯中酒,再补上一句:“会里面领导跟我们领导念大学的时候是上下铺,改天我们一起到北京,也在领导面前混个脸熟。”
 
  你们感受下,这种霸气,是不是能把一穷二白的企业家土豪吓尿?
 
  酒桌饭桌这种高端场合毕竟还是少数,PE民工的日常一般可以用下面一段话概括:“PE狗,月薪三千偶尔有。底薪低提成高,公司招聘都说好。Carry哪天能拿到,再过五年还算少。对外人称高富帅,实则加班狗一条。项目跟投,往往是鸡肋残渣;内部认购,其实被领导套牢。表面上看是职业巅峰,内心里恐怕焦虑难安。能否成功,全看富凯;是非成败,运气要好。搞点兼职赚外快才是正道。”
 
  搞什么兼职呢?项目做不下去,拉皮条总会。每年看三百多个项目,每天几十封未读邮件,这项目源,妥妥地流量集散地啊。多打几个电话,多发几个email,甭管有戏没戏,皮条拉了再说。这种白赚财务顾问费的事儿,千万不能放弃,万一有王八看绿豆对上眼的了呢?
 
  当然PE也有高端的,空手套白狼的也有。只要你带个帽子,好多企业的股权都白白送上门来。你丫要是在这些机构里面混,你丫就发达了。想了解详情投简历的,可以读读纽约时报。这里不能说。

来源|金融八卦女.作者|向小田  若需引用或转载,请联系原作者,感谢作者的付出和努力!、

相关CFA知识推荐:

北京CFA持证人有什么优惠政策吗?

41岁考过CFA的台湾考生心路历程
cfa教材
cfa题库
cfa考试
  • 资料下载
  • 模拟题库
    23年CFA证书官方考试大纲
    已下载198份  2871KB
    CFA考试知识点全解析.pdf
    已下载328份  1327KB
    CFA一级知识结构梳理
    已下载134份  849KB
    CFA一级思维导图.pdf
    已下载642份  689KB
    更多资料 >
  • 相关推荐
  • 最新推荐
  • 随机推荐
CFA考试百科
CFA考试百科
特许金融分析师(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,简称CFA)代表全球投资行业最高水平并受到最高道德标准约束。CFA是由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(AIMR)于1963年开始设立的特许金融分析师职业资格认证。其职业考试每年举办两次,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考试之一,是当今世界证券投资与管理界普遍认可一种职称。